2019年8月3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办,青岛理工大学协办的“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开。会议旨在关注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前沿和科技动态、最新产品与应用进展;建立生产企业与学者和用户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以此推动我国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出席并做会议报道。
大会现场
开幕式主持人:东北大学副校长 王建华
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 于德湖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 闫成德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任委员 关亚风致辞
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关亚风
报告题目:样品制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新制造技术、新材料结合应用于样品制备+分析仪器上,加之人类新生代的思想、知识结构、习惯和观念的变化,使得样品制备+分析仪器必然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性能、高可靠、低消耗、低维护的方向发展。关亚风在报告中分别详细介绍了样品制备在环境、食品、医疗/生命、海洋(近海/浅海),以及深空探测等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陈义
报告题目:RBC&Hb CE中的化简制样方法与效果——CE制样之删繁就简
血红蛋白(Hb)存身于高复杂血样中,测定困难且制样过程冗长繁琐。陈义实验室团队通过专门研究,设计构建了一种高重复、高重现的毛细管电泳法(r2CE),并据此发展出了化简Hb制样过程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从而大幅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制样化简策略是一种融合于分离检测过程的策略,不用抗凝采血,通过在线动态制样、电泳分离和选择性检测等达到高效快速制样和分析的目的。
中山大学教授 李攻科
报告题目:复杂样品衍生化快速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衍生化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集分离、衍生化与萃取于一体,省时高效、可有效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与分析检测技术联用易实现自动化和在线化。李攻科课题组因此开展了场辅助同步萃取衍生化、膜保护同步固相微萃取衍生化、微型热助吹扫捕集衍生化、微型阵列气膜分离衍生化等快速前处理方法研究,发展了食品、化妆品、环境样品中痕量组分色谱/光谱快速分析方法。
东北大学教授 王建华
报告题目:离子液体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萃取与传感研究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独具特点的绿色溶剂,在分离科学尤其是样品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离子液体与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为选择性地吸附分离生命样品中的核酸及蛋白质提供了可能。王建华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利用离子液体萃取分离与传感生物大分子的一些尝试和进展。
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
报告题目:微流控单细胞样品预处理与在线质谱检测
报告主要探讨了一种改变传统细胞研究方法的思路,例如,活体单细胞原位采样及其在线质谱检测技术利用微流控装置搭建一个单细胞探针,可以用于对贴壁培养的细胞进行原位萃取提取检测,将探针末端与电喷雾质谱相连接,减少了复杂的细胞预处理过程,提高样品富集的特异性和检测的灵敏度,可以实现细胞原位培养中细胞分泌的多种信号分子的同时分析检测。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高志贤
报告题目:“十三五”我国科技重点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高志贤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十三五”我国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对于“十四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的思考,例如,食品监测检测试剂级产品研发,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新技术进一步融合(包括新一代测序技术);追踪国际前沿技术,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路线图;与欧盟地平线计划展开竞赛与合作,打造下一代食品安全溯源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源头(农业和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等。
北京大学教授 刘虎威
报告题目: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快速测定水中三嗪类农药残留
刘虎威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固相微萃取-实时直接分析质谱(SPME-DART-MS)在线联用技术,实现水中三嗪类农药的快速分析。该联用方法弥补了DART-MS本身灵敏度和精密度差的缺陷,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快速高灵敏度分析。此外,该联用技术还被进一步拓展为固相微萃取-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SPME-PALDI-MS)在线联用,通过引入激光解析,实现了无溶剂解析和原位检测。
大会代表合影
岛津之夜